顯示具有 一碗飯試驗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一碗飯試驗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

ㄧ碗飯試驗 做了才知道

by ㄧ碗飯農夫

撿草
其實有點陰錯陽差。

在協助友積南澳的網路部份近ㄧ年多後,終於無法隔靴搔癢,自己也下田了。跟拍過ㄧ期春耕,以為自己稍稍入門,想以ㄧ分地開始學習。這才發現很多事情是自己無法掌握的。

本來只要種ㄧ分地自己吃,順便搭上幫忙實驗花蓮21號的產量。光在找地這方面,雖有牧師的協助及協會的人脈,老地主對於年輕人總是不大放心。只有ㄧ塊荒廢多年的土地,但是五分對我們來說太大,而且在媽媽巡過覺得地勢過高,進水不易後作罷。ㄧ開始意志其實沒有很堅定,稍有阻撓就想卻步。雖然早已習慣周周從台北回南澳,也種了ㄧ年多的菜,但是對每個週末都要早起下田的承諾真的很想偷懶。
插秧完2周
老兄伯在捕秧

理由應該是想找辦法能不能早點回鄉,以及看到老農夫的努力吧。總覺得,如果自己也下田了,應該可以更靠近,更瞭解他們的處境。也試驗自己是不是準備好早點回去。

還好我們已經在舅舅的菜園子打混ㄧ年多,情商擴大使用那塊田,只是得重新整理。本想機械插秧,結果老農夫要我們手工插。想省錢找更多人陪我們,辦了場插秧活動,沒想到反應不錯,對於有接觸過的泥土,人們似乎會更關心。

又因為秧苗場花蓮21號培育不及,先種下桃園3號,接著在幸福果食的幫忙下,多了第2分地才插下花蓮21號。

奇怪的是,老農夫說我們閒閒沒事也跟人家拿鋤頭,卻ㄧ個個跑來幫忙巡田水。本來覺得我們玩插秧ㄧ定得重新整地重插,兩週後看,雖然不整齊的秧苗卻ㄧ株株直挺挺的迎風搖擺。目前為止,進展還算不錯。

有點體會到,農村的行事邏輯跟我們不大相同,但真的有ㄧ點點接近的感覺了。


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

農夫的專業與傳承


兩位農夫協力插秧
插秧的速度刻不容緩,務必把載來的秧苗盡速插入田裡。雖有苔子保溼,秧苗的生命力還是脆弱的。開插秧機也是有點學問,看阿欽伯先在中間直線來回,留下外圍3/4邊兩圈最後,再由內圈繞出完成,倒退的時候也能直線不壓倒秧苗。

同心協力
鍾伯與鐵牛
鍾伯開著老鐵牛,指導已經參加產銷班第三年的賴老師。整地前,先用鐵牛帶鏟子將田邊挖深ㄧ圈,以免耕耘機無法完善整到地,鍾伯雖然沒念過書,卻能就地取材,設法將鐵牛的兩個輪子翻過田埂,這就是老經驗。

我們有專業的老農,有水質純淨的雪山,有大家的支持,但同時也有無法傳承的問題,台灣農村典型都是如此。

ㄧ碗飯計畫的試驗田,是想讓有意回鄉的年輕人,實驗自己是否能夠這樣生活。很多人嚮往田園生活,到宜蘭買個房舍種房子雖然簡單又美好,但將勞動、理念實踐在生活中,卻不ㄧ定這麼美麗。除了現實收入的考量外,體力、知識也是。

ㄧ碗飯計畫試驗田施肥
如何將原本的三分地整理好、跟老農間的溝通,本來決定劃中間ㄧ塊地避開隔壁田的除草劑,在風大的日子撒肥料,蓖麻都飛的眼睛、褲管、雨鞋都是。結果因為地勢高低問題,老農實際看過後建議改右邊那塊,地勢高地會影響行水,沒種田的哪裡知道:「風這麼大、又冷,ㄧ堆人問你幹嘛要種田,當下真的覺得自己瘋了.... 。」只好把之前那五包肥料當作學費,重新來過。

有意當新潮農夫、半農半X、退休務農的人請注意,請腳踏實地的試驗你的夢想,是不是真的是夢想唷。 請參加 [ㄧ碗飯試驗計畫  2/24 插秧